顶点小说 > 历史军事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无广告弹窗 > 第二百二十二章 郭家女
  “山西那边,先看看长史府的动静,他们能说服官府是最好的,至于陕西嘛。”

  朱高炽想了想,最后说道“咱回去请父王出面,向二伯写封信,说服二伯改变下心意。”

  也只能如此了,周世丰不再纠结此事。

  周世丰离开后,文书房送来了厚厚的一沓文书,全是朱高炽需要处理的。

  因为朱高炽要在世子府和总部两头跑,所以工作上的安排,以总部这边为主。

  在世子府的时候,除了观政和读书,其余各处的文书,全部递交到总部。

  无论是大宁那边的事务,还是开平那边的事务,或者金州林场那边,以及北平诸处工厂事宜。

  避免朱高炽在总部的时候,文书送到世子府;在世子府的时候,文书送到总部。

  “交河农具厂筹建汇报。”

  “大名府车站粮票额度申请上调计划书。”

  “粮票银行九月汇总。”

  “农户经济合作社下年度各卫策划书总目录。”

  “北平贸易中心账目统计。”

  “第二季度开中法商人粮食铁道抵账总录。”

  ……

  “林场渔业探索报告。”

  朱高炽手停了停,仔细翻看这本章程。

  “渔业发展在金州是空白,从山东天津码头,和登莱两处码头,请了十几位老船头。”

  “想要发展渔业,台风是避不开的问题。”

  “金州的台风情况,经过收集老船头们的意见,大概一年半遇到一次台风,比起福建那边一年七到九次的台风,金州发展渔业具备独特的优势。”

  “关于金州的水文,气候稳定,海面波浪小,除了天津沿登莱一带暗礁较多,总体上船只出海风险较小。”

  “辽左海域海岛多,可以供船只避风修整,极大的有利于渔业,而黄海与渤海,有丰富的鱼源。”

  ……

  “最大的问题,一则懂捕鱼技术的人少,需要大量的培训,非一日之功。”

  “其次是追寻鱼群的经验,林场收集的技术不够全面,需要总部支持。”

  “最后是鱼的保存,有腌制,烟熏,冻库保存三种方式,根据技术人员的调研,决定先在大海上探测完沿海一带的岛屿,在岛屿上修建渔场,用来渔船停靠,以及处置渔获。”

  “因为海图的不健全,所以需要从头开始,除了林场本身通过本地老人获得资料,请总部也搜集渤海黄海的海图情况。”

  朱高炽用了一刻钟看完,思考了一刻钟。

  林场有总部派出的技术支持,得出的结论很全面,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只有腌制的问题,需要大量的盐。

  想了想,朱高炽在上面批复道:“盐可以与金州卫合作,在旅顺口设立盐场。”

  “以海水煮盐,旁边的老铁山可以提供大量的木柴使用,因地制宜,可以采用铁锅煮盐技术,虽然燃料成本高,但是得到的盐量更大,总体上性价比更高。”

  大明的老百姓对盐的需求高,咸鱼比熏鱼更受欢迎,不但能提供蛋白质,还能提供盐分。

  至于冰库更不成问题。

  每年冬天从河面可以得到无数的冰块,放入冰库中足够使用一两年。

  从河面采冰,最大的问题是工具问题。

  没有工具,人们指望望河兴叹,可工具问题,对于中华重工则不成问题。

  然后就是运输问题。

  林场想到的方法很好。

  腌制和烟熏,或者放入冰库中,需要地方和人手。

  所以通过在海域上寻到合适的岛屿,设立大大小小的渔场以及冰库,提供给附近的船只使用。

  节省了船只往返的时间,也避免了鲜鱼长时间呆在渔船上,会导致腐坏问题。

  “铁锅煮盐技术?”文书房收回文书后,一名文书主动敲门,获得允许后,走进朱高炽的办公室。

  那名年轻的文书,忐忑的提醒,“小王爷,铁锅煮盐是朝廷禁止的,会不会引来麻烦?”

  朱高炽笑了笑,他知道此事。

  那文书见小王爷没有当回事,知道小王爷不是不知情而作出的决定,就不再担忧了。

  禁止铁锅煮盐,是朝廷为了打击私盐而定下的要求。

  盐户煮盐要使用墩台。

  好几人宽的台面,导致盐户无法藏私,而铁锅煮盐的工具小,衙门不容易发现。

  所以盐户使用铁锅煮盐的,一定是供应私盐贩子的,发现一起会重处一起。

  而金州那边,朱高炽不怕有人能发现。

  朝廷的控制力要是能伸这么长,控制力度这么强悍,那就不叫古代了。

  金州孤悬海外,又在辽东半岛上,有金州卫的看顾,没人能探究到林场具体事务。

  而林场的盐又不流回国内,只供渔场使用,不可能产生麻烦。

  “你叫什么名字?”

  朱高炽对这名细心的文书很满意,面生的紧,于是开口问道。

  那名新文书才来一个月。

  文书房停留率不长,最短的半年就会外放,最长的也不会超过一年,每名外放出去的文书,都能得到重用。

  那名文书忍住心中的激动,保持镇定的回道:“回小王爷,属下叫做赵胜,家父是济阳卫千户。”

  济阳卫可不在济阳。

  准确的说,原来在济阳,后来是徐达把在济阳的济阳卫,迁来到北平,卫都司衙门在北平府城内,

  徐达是朱棣的老丈人,嫡长女徐妙云嫁给了朱棣,也就是燕王妃徐氏,朱高炽的母亲。

  可以说徐达的老部下,构成了朱棣的实力盘子。

  而朱棣每次离开北平城,诸事交付长史府之外,然后让燕王妃负责掌控。https://m.tj268.com

  除了夫妻情深之外,也是因为燕王妃娘家的原因。

  北平诸卫许多的老人,原来是徐达麾下的将领,态度天然的倾向燕王妃,所以燕王妃的影响力在北平真不小。

  不过徐达去世多年,加上朱棣自己的威望越来越浓重,所以北平诸卫身上原本徐达的标签,已经越来越削弱。

  而徐家三子徐增寿靠近朱棣,除了从小的感情之外,也有这方面的因素所在。

  ……

  王府。

  朱棣从外面回来,笑着告诉燕王妃,说袁家人已经到了天津,长女的婚事算是开始了流程。

  徐氏松了口气,虽然知道不会出错,可难免会担心,不希望发生意外。

  “早上老大来问安,我问了老大对自己婚事的想法,老大倒是平静,没有自己的想法。”

  “哦?”朱棣好奇了,“各家女眷经常来王府走动,难道老大就没看上谁?”

  当年他和徐妙云就是这么认识的,至于后来的婚嫁,那也是后来发生的。

  “嗯,老大说我们做主。”徐氏笑道。

  朱棣忍不住摸了摸下巴,露出紧张的眼神,伸过脖子靠近徐氏,小声道:“老大会不会有疾?”

  徐氏莫名其妙的看着朱棣。

  “咳咳。”朱棣干咳两声,小声道:“老大年岁也不小了,却从来不近女色,会不会那方面有问题。”

  “混说什么呢。”

  徐氏忍不住拍打了朱棣两下,骂道:“老大把嬷嬷都赶走了,又没人叫他,他不懂罢了。”

  朱棣摇了摇头,不置可否的说道:“以老大的才能,咱不信老大不懂男女之事。”

  听到夫君这么说,徐氏也露出了迟疑。

  原本因为担心有狐媚子不懂规矩,妄想攀高枝,反而害了老大的身子,所以徐氏管的严。

  这些年松了些,特别长子搬去了世子府,也没听到长子身边传出什么事,徐氏也就没放在心上,如今心悬了起来。

  “我看郭家的女儿如何?”徐氏重新说道。

  朱棣皱眉沉吟。

  辽东郭家,郭英郭兴两兄弟随朱元璋征战,洪武十八年开始,郭英镇守辽东,如今掌管宫廷禁兵。

  郭英其长子是当朝驸马,有三个儿子没有女儿,郭英的三女嫁给辽王,次子则掌辽王王府令。

  辽王是朱元璋的十五个儿子,如今才十八岁,因为辽王府还未修葺好,停留在广宁外。

  也就是说,辽王府中,郭家的势力巨大。

  郭英和朱元璋同辈,郭英的子女和朱棣同辈,所以燕王妃说的郭家女,自然是郭英次子之女。

  “恐怕很难,父王那边应该不会同意。”朱棣慢慢的说道。

  “唉。”

  徐氏叹了口气,她理解夫君的意思。

  如果燕王嫡子娶了郭家女,以朱棣是辽王四哥的身份,而辽王还小,其母又是朝鲜人,没有什么母族势力。

  再加上燕王的威望,以及郭家的支持,恐怕燕王府至少能控制半个辽东。

  “我倒看的不是这些,只是各家女眷的女儿我都看了,最喜欢的还是郭家女,才品和样貌都是最出众的。”

  “娶妻娶贤,样貌出不出众算不得数。”朱棣笑道,刚笑了两声,慢慢的笑不出来了。

  徐氏冷冷的看着朱棣。

  “嘿嘿,妙云你不同,你的样貌,那时候可是最出众的。”朱棣拍着马匹。

  徐氏懒得搭理,不再理会朱棣。

  “先报给父皇吧,把郭家女的名字一同报上去,再寻个几家小门小户,看父皇选谁。”

  “只能如此了。”徐氏叹道,她还是想要郭家女当媳妇。

  (本章完)

  www.yetianlian.cc。m.yetianlian.cc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顶点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无广告弹窗更新,第二百二十二章 郭家女免费阅读。https://www.tj2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