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闹事的武士、浪人,仓皇退到御苑之外,见明国使团护卫并未追击,这才惊魂稍定。
再次冲击御苑,怎么都鼓不起这个勇气。
可就这么退走,说什么都不甘心。
幕府的人赶忙前往二条御所(幕府将军在京都的行辕),将这里的情况汇报给德川家光。
“明国使团杀人了?”
德川家光闻讯后,不由得一阵骇然。
明国人,还真不是一般的霸道啊!
在㹻国的土地上,竟敢如此肆无忌惮地杀戮㹻人!
紧接着,一股强烈的屈辱感涌上心头,随即又化作满腔怒火。
明国人,欺人太甚!
德川家光正欲下令时,门政官匆匆前来:“明国使团派人前来,要见大将军!”
德川家光一怔。
正要找明国使团兴师问罪呢!
怎么主动找上门来了?
莫非是前来谢罪的?
知道理亏就好!
接下来的谈判中,总该主动让步了吧?
德川家光挥挥手,“让他进来!”
不多久,一名大明官员和使团通译,被带了进来。
这使团官员,是礼部主客司的一名七品小官,在使团中主要负责文书工作。
官虽小,在德川家光面前的官架子却是不小。
“大明使臣刘、王二位大人,差本官前来,质询㹻国征夷大将军!”
“㹻国乃大明藩属,为何纵容暴徒,冲击天朝上邦使团驻地?”
“㹻国,欲反叛大明乎?”
使团官员劈头盖脸一通质问。
德川家光听了通译翻译过来的话,一时没能反应过来,一脸的懵逼。
不是登门谢罪的,反倒是来兴师问罪的?
他们怎么能如此霸道?
不等德川家光回应,那大明使团官员又咄咄逼人地说道:“为此,大明使团责成㹻国,即刻做到以下三点!”
“其一,向使团递交谢罪国书。”
“其二,诛杀肇事武士、浪人。”
“最后,赔付谢罪银三万七千两整!”
德川家光怒火中烧。
明国人,怎能如此霸道?
一旁的一名幕府侍臣忍不住问道:“为何要赔付三万七千两?”
德川家光狠狠地瞪了此人一眼。
这是应该关注的重点吗?
不过也是奇怪,为何明国会定这样一个赔偿数目?
那使团官员笑了笑,开口道:“冲入使团驻地的㹻国武士、浪人,共计三十七人,悉数被击杀。每一人,㹻国需赔付使团白银千两,三十七人,不就是三万七千两?”m.tj268.com
“八……嘎!”
“真以为本将军的刀,不敢杀明国人?”
德川家光怒不可遏,拔出佩刀,指向使团官员。
那大明官员轻蔑地一笑。
“杀大明使团,等同向大明宣战!”
“大明水师战舰千艘,精锐五万,在琉球枕戈待旦,数日之内便可抵达江户港。”
“我大明水师巨炮之下,你们的京都江户,顷刻间就会化作废墟。”
“你杀一个试试看?”
德川家光的额头上青筋突突直跳,却还是强压怒火,将佩刀收入刀鞘。
这明国官员的话,虽然有些夸大其词。
然而㹻国现在的局势,绝不能再招惹明国这个庞然大物。
失策了!
这次派人去冲击明国使团驻地,完全是一步臭棋。
“大明使团的三条要求,本官已经通告于你。”
“天朝威严,绝不容藩属挑衅,言尽于此,勿谓言之不预也!”
使团官员丢下霸道的话语,然后大摇大摆地离开。
德川家光闷坐良久,猛地抽出佩刀,狠狠地斩在身前的桌案上。
桌案被劈成两半,佩刀也崩断成两截。
……
御苑门口。
闻讯赶来的㹻国武士、浪人,越来越多。
㹻人本就生性凶残,好争勇斗狠。
㹻国武士,是幕府时代标志性阶层,也是支撑幕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时代的武士,相当重视荣耀与尊严。
这次受幕府暗中指使,冲击大明使团驻地,吃了这么大的闷亏,被武士们视作奇耻大辱,反倒被激起了凶性。
……当然了,这也是死的不够多的缘故。
御苑的㹻国官员没有收到幕府的指示,担心事情闹大,只能守住御苑大门,挡住愤怒的人群。
武士和浪人们开始冲击御苑,局面眼看就要失控。
“马鹿野郎!”
“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一队内侍省官员、亲卫,匆匆来到御苑门口。
为首的一名女官朝着众多武士、浪人一通怒斥。
㹻国天蝗在大多数时候,都是被氏族、武臣架空的吉祥物。
然而在㹻人心目中,却是神的化身,武士效忠的对象就是天蝗。
内侍省的女官,就代表着天蝗。
(㹻国后宫没有太监,由女官担任内侍。据称是㹻国一直没有掌握阉割技术,别说人,就连对家畜的阉割技术都不成熟。)
此时有皇宫内侍前来,那些个武士和浪人,满腔的怒火瞬时化作了敬畏。
御苑门口顿时跪倒一大片,刚刚沸腾的场面,立即偃旗息鼓。
女官又是一声厉喝:“这里是招待天朝的地方,岂容你们肆意妄为?退下!”
众多武士、浪人慌忙退走,片刻工夫,御苑门口就再也看不到一个闲杂人等。
女官派人前去通报大明使团,不多久就被获准进入内苑,见到了两位使臣。
女官先是代表太上天蝗,对㹻人冲击使团一事,表示诚恳的歉意。
然后才道明真实的来意。
太上天蝗的福寿丹用完了,特意遣人前来搞一点。
这次不白要,而是花银子买。
五百两银子一颗,现银支付,绝不拖欠。
刘宇亮正要答应,王家桢的脑袋摇成拨浪鼓一般,一口回绝道:
“大明与㹻国,官方并未通商,使团怎能出售福寿丹给㹻人?”
“如今大明使团连安全都不保,又哪里来的福寿丹给你们的太上国主?”
女官先是恳求,到最后苦苦哀求。
王家桢却始终不为所动。
想买福寿丹?
大明多得是!
让幕府答应大明的条件,跟大明签订协议了再说。
女官无奈,只得起身告辞。
刘宇亮诧异地向王家桢问道:“㹻国的太上国主,怎会如此急切地索要福寿丹?”
“索要?”
“不不,很快他们会哭着、跪着求取福寿丹!”
“不光是太上国主,㹻国的公卿,乃至幕府将军,都是如此!”
王家桢得意地一笑。
话音刚落,御苑的㹻国官员又来禀报,大御所的使者求见。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顶点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更新,第1150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免费阅读。https://www.tj2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