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都市言情 > 选秀被淘汰,我一首民谣成巨星 > 283《登黄鹤楼》,当今七律第一
  【283、《登黄鹤楼》,当今七律第一】

  “苏先生,既然要写,那就试试看吧。”

  武藤飞无奈的叹息道。

  网上有人说,苏青云的才华已经足以和李太白、苏东坡掰一掰手腕。

  但当这一刻真的来临时,绝大多数人还是不相信的。

  毕竟李太白、苏东坡,千百年来都是国人心目中的顶级文人!

  这种印象早已经根深蒂固,世所公认。

  当真有人说自己可以比肩诗仙的时候,便打破了所有人固有的认知,这让他们的内心产生了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这…我承认苏青云才华出众,但他说自己不逊李白,有点太夸张了吧?”

  “如果说唱歌,作词作曲,苏青云的实力不亚于李白,但要说写诗?恐怕悬!”

  “李白何许人也?诗仙啊!那可是堂堂诗仙啊,那是谪仙人降世,苏青云拍马也追不上啊!”

  ……

  尽管绝大多数人都持怀疑态度,但仍有一些死忠粉,十分的支持苏青云。

  “呵呵,千百年后,后人看苏青云,未必比不上李白!”

  “就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当今苏青云,不比李太白差多少!”

  “李白、苏轼都死了千八百年了,要说今日最有才华之人,还得看苏青云。”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苏神就是那个独领风骚之人!”

  ……

  在一众议论声中,现场已经准备好了笔墨纸砚。

  苏青云平静地拿起笔,沉思片刻,挥笔书写起来,动作潇洒流畅,一气呵成。

  很快,一首七言律诗跃然纸上。

  洁白的宣纸上,字体飘渺潇洒,十分养眼。

  《登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一首诗写罢,苏青云搁下笔,微笑的说道:

  “武局,你看这首诗写的如何?能和李太白掰一掰手腕吗?”

  此刻,满座皆惊,空气仿佛凝滞,天地间仿佛只剩下这一首《登黄鹤楼》。

  良久,才有稀稀疏疏的弹幕飘出。

  “这首《登黄鹤楼》貌似很牛逼的样子,有没有人可以分析一下?”

  “我去,我虽然不是古代文学专业的,但我也能感受到这首诗的美!”

  “我是古代文学专业的,我可以打保票,这首诗,气格高迥,浑若天成。”

  “妙啊,不古不律,亦古亦律,千秋绝唱。”

  “此诗一出,从此黄鹤楼将再上一层台阶!”

  ……

  显然,观众之中,藏龙卧虎。

  有许多人已经看出了这首诗的不凡之处,纷纷表达出了自己的惊叹。

  当然更多的人是不明觉厉。

  他们能感受到这首诗很厉害,但却不知道厉害在何处?

  这时候评论区已经有人开始,点评起来了。

  “黄鹤楼是登临游览的胜地,苏神这首诗表达了吊古怀乡之情。”

  “前四句写登临怀古。昔日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开了,此地只空余一座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再回来,朗朗碧空千百年来只有白云悠悠。”

  “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楼,一段美丽的神话传说,几分繁华与热闹逝去后的失落与惆怅。”

  “诗人围绕黄鹤楼的由来反复吟唱,似脱口道出,语言俗白,却一气呵成,文势贯通。一座空空的黄鹤楼因而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次寻常的登临化为追古抚今的慨叹,白云千载,遐思悠悠。”

  “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眼前美景如画,内心乡愁难抑。”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形象而直观的描绘:晴朗的大地,远方汉阳的绿树历历在目;鹦鹉洲上,萋萋芳草如茵。开阔的视野,生机勃勃的明媚风光,作为远景衬托出黄鹤楼远眺汉阳、俯瞰长江的挺拔气势。”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即景生情,薄暮的柔美与思乡的幽怨交织在一起:黄昏的雾霭悄悄地在江心聚集,乡愁也在诗人的心中涌起;江面水气氤氲,乡愁依附在缥缈的烟波中。日暮烟波与悠悠白云相照应,形成一个悠远渺茫的意境。”

  “最后,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但并不遵守七言的格律,不讲究平仄对偶,全诗笔随意转,情感真挚而气势奔放;诗中的物象与诗人的感情融为一体,起伏曲折,使诗的意蕴丰满而自然。诗中巧妙地嵌进地名,山川风物更觉具体可感。”

  评论区中自有大才,分析的头头是道。

  这时候,一直在观看直播的庐州大学教授钱穆文,终于忍不住,主动和苏青云连麦。

  “苏先生真乃大才,此七言律诗旷古绝今,堪称天才手笔!”

  这一番评价不可谓不高。

  钱穆文又继续说道:

  “此时精妙无比,但具体妙在何处?且听我分析!”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说到这里,钱穆文顿了顿,喝了口水继续说道:

  “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黄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

  “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

  “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

  “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

  “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

  “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

  最后,钱穆文激动至极,感叹道:

  “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读这首《登黄鹤楼》,就仿佛在看一首绝美的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等才华,以入宗师之境界!”

  钱穆文这边刚夸奖完毕,那边孔子大学院长,当世大儒孔儒风老爷子又申请连麦,刚一接通,孔老爷子便赞叹起来:

  “妙极,妙极。苏先生这首《登黄鹤楼》,恐怕李太白见了,都要自惭形秽,搁笔而去!”

  “若是苏先生你这首《登黄鹤楼》早写一千三百年,李太白恐怕都不敢在黄鹤楼上题诗了!”

  说着,他也开始分析起来。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

  “黄鹤二字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像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

  “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平调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

  说到这里,孔儒风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目光精光点点:

  “这恰是苏青云的高明之处,苏青云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此外,双声、叠韵和叠音词或词组的多次运用,如“黄鹤”、“复返”等双声词,双声词组,“此地”,“江上”等叠韵词组,以及“悠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造成了此诗声音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

  “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这首诗叫我欢喜至极,我愿称之为当今七律之首!”

  ……

  这首诗让李白惭愧!

  这首诗更是当今七律之首!

  孔儒风的评价更是高到巅峰。

  然而,这还没完!

  紧接着,长安白鹿洞学院的文千秋老爷子,也申请连麦,出言点评起来。

  “这首诗先叙仙人乘鹤的传说,发思古之幽情。而吊古是为了伤今,由思古之情写到眼前之景,抒发人生之失意,抒发思乡之情怀。”

  “全篇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没有一丝斧凿痕迹。诗的前四句写的是想象,是传说,好就好在它是因黄鹤楼而触发的,不能移于别处。它是自然而成,如冲口而出一般,丝毫没有斧凿的痕迹。”

  “而后四句则是写实,写景比较突出,但都是信手拈来的眼前景,作者并非着意刻画,写眼前所见、所感,抒发个人个人情怀。”

  “将神话与眼前事物巧妙融为一体,目睹景物,吊古伤今,尽抒胸臆,富含情韵,飘逸清新,一气贯通,语言虽通俗浅显,但全诗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实是难得一见的好诗!”

  文千秋老爷子也是滔滔不绝,将这首诗夸上了天。

  “传说千年以前仙人子安,在此地骑鹤升天,后人因此修筑黄鹤楼纪念。”

  “仙人之事,虚无缥缈。因此一去千年,难以复返。空余一楼,以待人归。只有白云,千载如此,空旷悠悠。”

  “这首诗开局这个感叹气势,恐怕有些阅历的人才能明白。”

  “人生苦短,仙人之事难期,浮沉跌宕,人生百年岂能久待。白驹过隙,时不我与。所以此楼登临之愁,不光是在目前,而是在历史。”

  “不光在于历史,而且也是人生生死的一种感叹。”

  “所谓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世俯仰千年。”

  “这四句,第一眼之下,空字两次,黄鹤三次,一般诗这样做是大忌。”

  “诗一般来说,重字是大忌。何况重三遍,重二字。”

  “但这首却没有问题,反而很精彩。”顶点小说

  “人生苦短,所以对于仙人,长生,修道,便生出了一种向往之情。”

  “然而,仙人已去,只有白云千载,空余楼台,才是不变。”

  “只有那天空的白云苍狗,千载不变,青天空旷,俯视人间,转瞬千年空悠悠。”

  “这才是填满现实与情绪悲凉的那个空。”

  “所以回头看看,开篇实在非常自然。但是感叹情景又非常的水乳交融。传说历史现实自我,都融于一体。”

  “由虚入实,由古入今,由传说入现实。”

  “由生死恐惧的虚无缥缈的梦想,达到了理智清明悲凉宏达的境界。”

  “代表对于生死轮回超脱的黄鹤是不可能回来的。一去不复返了。此地只有高楼空立,白云千载,天空辽阔的景色永恒。”

  “一切文学哲学宗教的终极问题,本质还是生死的问题。”

  “白云千载,空余此楼,此人,此景,此云。才是存在,才是现实,才是填满了一切的永恒。才是那个不变的空才是不朽的存在。”

  “而我等,只是匆匆过客。”

  “而自我寻将为空。有一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千秋邈矣独留我的感叹。”

  “所以两个空字都可以理解。现实历史传说乃至于某些哲学宗教问题都交织在一起。而且用得都很深沉。”

  “这四句的感叹也是人生历史千古共同的感叹。”

  ……

  ……

  一位位学术大师,通过点评,将这首《登黄鹤楼》推向了神坛。

  到了此刻,直播间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这首诗已经达到了诗家巅峰的水平!

  “实锤了,这首《登黄鹤楼》,恐怕李白见了,都要甘拜下风。”

  “之前我还在嘲讽苏青云,现在我明白了,原来小丑竟是我自己!”

  “奈何本人没文化,只能说一句牛批,真牛批!”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顶点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选秀被淘汰,我一首民谣成巨星更新,283《登黄鹤楼》,当今七律第一免费阅读。https://www.tj2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