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锦衣 > 1539没有了
  第二张宣读的告示就是告诉所有人,南京将执行严格的宵禁命令。同时也告诉百姓们高台下悬挂的人头都是哪里来的。

  当百姓们听到这些首级都是趁火打劫的泼皮贡献的,他们顿时开心起来!反正他们平日里也没少被泼皮欺负,这些人死了倒也干净!

  随后军官宣读了第三个告示,内容就是取缔南京城内所有的帮派!所有帮派分子一律被充当民夫使用,下午的时候就要对帮派分子进行清理。各坊的坊正以及百姓要多多举报。

  这下百姓就更感兴趣了!甚至有些人已经盘算着武国公会不会真的抓捕那些帮派分子?若是真的那就好了!

  随后军官没再宣读告示,而是直接押了一批官员上来!这些官员就是昨天张罗着辞官的那些人!看到这幕场景百姓们开心了!造反嘛,总要杀几个官员的,要不然怎么叫造反?

  可是和他们预想中不同的是,士兵们并没有直接把他们按在地上砍头,反而大声宣读起他们的罪状来!这些官员的罪状无非就是贪污受贿,贪赃枉法之类的事情。听得百姓们一阵阵的叫骂!

  在百姓心中,这些贪官最是该死!如今这些当兵的能把他们揪出来也算做了一件好事!不过让百姓们遗憾的是,这个军官并没有直接将那些贪官砍头,反而是按照《大明律》宣布了他们的罪状!

  按照他们的罪名,有些人是要砍头的,有些人只要流放和监禁即可。而且军官还告诉百姓们,不仅这些官员要服刑,他们的罪行还要在家乡进行通报!当然,现在他们的家乡不在掌握之中,但也是迟早的事情了!

  原本那些官员还算是老实,可是当他们听到将在家乡通报自己罪行的时候,一个却是连哭带闹,连喊带叫的,简直是如同死了老娘一样!尤其是吏部尚书黄修文居然吐血昏倒了!在昏倒之前他还口含鲜血大喊一声:“刘昊嘉,你好毒的心思啊!”

  对这些文人来说,名声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身后名更为重要!这关系到他们能否入祖坟的问题!由于现在的交通和通信情况,要是有人在官场上出事情了,比如说他因为贪腐问题被抓了,一般情况下就只有事发地的老百姓才会知道这个情况。

  在他的家乡,除了太多家人以外,其他乡亲们都不会知道。就连当地的官府出自官官相卫的情况也不会刻意宣传,除非与这个人家有仇。所以那些犯罪的官员受到惩罚之后回到乡里都跟没事儿人一样。不过他在官场上和士林里就彻底失势了。

  但是普通百姓又不知道具体的情况,还会把他们当做官老爷来尊重。即便是因为罪名太大被砍头了,他的家里人只要编一个在外地病逝了的理由,当地的百姓依旧不会知道。

  而这次刘昊嘉准备将他们的罪行在他们的家乡公布,这就等于彻底断了他们自己的名声和后人的前途!因为他们的家族为了保住自家的名声,一定会与他们划清界限,甚至将他们驱逐出家族,从族谱上除名。

  他们的家人也会被从宗族中赶出来。而且毫无疑问的,他们的家产也肯定会被同族中人抢个干净,基本上就是净身出户了。从此以后就会沦为社会的最底层,想要再翻身基本不可能了!

  而且这种罪名还会绵延到他们的子孙身上。因为历朝历代都有明确的规定。罪囚之子禁止参加科考!

  以往的时候,本地官府不宣扬的情况下,犯官的子女也会堂而皇之的跟其他人一起进行科举考试。可是一旦他们的罪行被公布了,本地官府就不能再包庇下去了!因为那会被其他考生举报指责。顶点小说

  众所周知,科举制度起源于隋代,但是隋代因为两代而亡,一些政策还没有得以实施就结束了。不过唐朝建立后,把隋代一些政策都沿用了过来,其中就包括科举制。

  唐代的科举制度中就明确规定:犯罪分子的后代,不准参加科举!“同流者,五五为联,京官五人保之,一人识之。刑家之子、工贾异类及假名承伪、隐冒升降者有罚。”——《新唐书-选举志》

  所以唐朝开始搞科举的时候,对参加科举的人员要求还是官员子弟和农家子弟等为主,并且把工人、商人等历代地位较低的人群限制得死死的,禁止他们参加科举。而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之所以毕生没有参加科举做官,一直以来的一种说法就是李白父亲是商人,因此商人家庭不能参加科举。

  而罪犯的后人,也就是新唐书里面提到的“刑家之子”,是和工人、商人并列,明确说明不能参加科举的人。而且如果是隐藏身份、冒名参加,不但自身受罚,而且和他一起参加科举、给他们作保的官员都要受罚。

  宋朝的时候,科举制度比起唐朝已经极大完善了,但是宋朝人也明确指出“凡是家中高祖以内犯有死罪的”,以及“不孝、不悌、隐匿工商异类,僧道归俗之徒”都不准参加科举。

  这已经是往上查五代了,要是家中五代内出了一个犯死罪的,基本上就别想走科举当官这条路了。

  宋朝是这样,那科举制度最完善的清朝呢?乾隆时期,乌鲁木齐爆发贪腐案,乾隆帝把查出的贪腐分子徐维绂、张建庵等人“免死发往黑龙江充当苦差。虽遇大赦,不得省释。其亲子,亦不准应试出仕。”所以说大清对贪腐分子的直系后代直接禁止考科举出仕。

  对于年羹尧这类危及到皇权的罪犯,清朝直接让年羹尧这一支的子子孙孙永远不许当官。“年羹尧大逆不道。子孙本系永远不许为官。”

  嘉庆时期还规定:“文童之祖父,有因遇贼退缩、从军脱逃,或贻误军机、挟诈欺饰,或黩货营私、贪污败检,或侵盗赏赐外藩银物,情罪均属重大,业经奉旨,其子嗣不准应试出仕。至其孙曾应否报捐应试之处,详叙案由,奏明请旨。”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顶点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锦衣更新,1539没有了免费阅读。https://www.tj2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