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都市言情 > 以财养官我靠炒股升官发财曹云 > 第443章 个体纺织业
  随后,向东给大家算了一个账。

  一公斤棉花,国家收购价是,

  兴姜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长绒棉2,75元/斤;兴姜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长绒棉2,233元/斤等,

  棉农卖棉花的价格,一公斤不超过五元钱。

  如果将其纺纱织布后,一公斤的棉花可获得收入二十四块钱。

  也就是卖布三块钱一米。

  这个价格,比乌鲁木齐的布匹市场的价格便宜百分之十。

  这账一算,会议室中,大家都坐不住了。

  过去,各县的产值,就能翻五倍了!

  那些县长书记们,争相送当地的水果给康德吃。

  “康老板,吃这瓜,挺好吃的。”

  “你瓜好吃,有我的葡萄好吗吗?康老板,我请你吃我们的特产,其他的地方的葡萄没我们县的好吃。”

  “……”

  各县的负责人回去后,一宣传,马上,河田就热闹了。

  棉农高兴地与乡县签了协议。一个月后,加班加点生产的十个设备厂,将三十万套设备送到了河田。

  厂家来了很多的人,负责安装。

  并且培训棉农,掌握技能。

  而曹云让区劳动局去了一些棉纺织布产业大的地方,高薪招人。

  招那些技术工人,还有设备维修保养的技术工人。

  这些人一到,棉农只学习了七天,就开始纺纱了。

  要知道,连续两三年的棉花卖不出去,棉农的家中,压的太多棉花了,

  这一开工,就是三个月。

  三个月后,棉农的布匹,全部卖给了康德。

  每一家一户,棉农的收入,就达到了五万多块。

  要是只卖棉花,最多只能卖五千块。

  差距太大了。

  这还是只用了库存的一半的棉花。

  还有一半的棉花没有使用。https://m.tj268.com

  如果将库存的棉花全部织成布,那么,每家能收入十万以上。

  最多的家庭,可以收入十五万。

  现在,河田的人对向东,那是特别的亲。

  到处都有人在说,“我们的向书记如何如何。”

  一下子,河田的工农业的产值,冲到了全自治区的第一位。

  向东也受到了自治区的表扬,更受到了大红门的表扬。

  听说,下一步,向东就会兼任自治区党委常委了。

  康德,也高兴地不得了。

  这一批的布匹,让康德赚了大钱。

  他在香港放出风,“我手上有布坯。”

  马上,找上门的人就有十几个,

  都是想一口吃下康德的布匹的。

  那怎么行?

  给了你,我不就得罪了其他的人?

  于是,康德便将布匹分成了五等份,由大家去竞价。

  这一竟价,比康德预计的价钱要贵百分之二十。

  大家之所以抢,是因为,兴姜是长绒棉。最好的棉织出的布,当然是最好的布了。

  五个人中标后,马上去准备,要车皮,从河田向香港拉布。

  没中的人围着康德不放。

  康德只得说,“三个月后,还有一批布。”

  这些人才放过了康德。准备下一次的竞价。

  结果,这一回的布匹,让康德赚了二百七十亿。

  去掉了投资的二百亿,还赚了六十亿。

  那十亿,是康德请工,配套服务的开支。

  要知道,三个月后,还有一批。

  那么,康德第一年的投资,第一年就能赚到三百多亿。

  当然,这个机会是巧合,那是河田的棉农,将三年的棉花留了起来。

  一下子,全拿了出来,织了布,就赚了大钱。

  到明年,就没有这多了。

  河田的人,也知道材料紧缺。

  所以,他们去了其他的地区去收棉花。

  那些地方的人,也都库存了两三年的棉花。

  结果,被人赶了出来。

  那些人骂道:“你们生儿子没屁眼。你赚自己的棉花钱就行了,还想占我们的。”

  河田人:“你们也没有机器,织不了布。”

  这话说的坏事了。

  于是,各个地区的负责人,都跑到了曹云的办公室。

  抽好烟,喝好茶。还让秘书去拿好吃的。

  理由就是,曹书记帮向东解决了大问题,不帮他们解决问题。

  手掌是肉,手背也是肉。

  你不解决问题,我就吃喝在你办公室。

  反正不敢回去。回去,到处都是骂人声,声声让心碎。

  弄的常委们负责,一人赶走一个。

  调过头,常委们也为他们抱不平。

  “曹书记,河田是儿子,其他的也是亲生的。”

  曹云就等的是这话。

  兴姜的棉花产量,河田占了百分之七十。

  不是其他的地方不适合种棉花。

  而是他们认为,种棉花不赚钱,所以,他们不愿意种。

  你强迫也不行,

  那是少数民族,不能太强迫了。

  河田这边,兵团的人多,所以,听话一些。

  现在,你们看到了河田人发大财了,想要织布?

  织布就得种棉花!

  我看你们种不种。

  百分之三十的棉花,很好解决。

  凡事不托二主。

  曹云牵了线,让康德去与那些地区的负责人谈。

  这一回,康德又投入了二百亿。

  买的设备如同河田一样多。

  可是七八个地区分的。

  本来,不需要那多的设备。

  曹云对康德说,一次配足。

  一是,那种地区的棉农,手上库存了很多的棉花。够半年生产织布的。

  二是,明年,那些人尝到了甜头,棉花就会种多了。

  到时,可能设备不够。

  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

  接下来,发生了一件事,让曹云又头痛了。

  有人争地,而且打了起来。

  按说,兴姜地大,土地很多,不会发生这事。

  曹云赶了过去。

  还真的有这事,

  河田地区的人,与喀什地区的人打了起来。

  原来,在他们交界的地方,有空地一万多亩。

  过去,谁都没有重视那点地,你不管,我也不管,就荒在那里。

  这一回,河田的人家中的棉花用了一大半。

  他们就知道,明年就没有这多的棉花,就赚不了这多的钱。

  于是,河田人就开始将自己周围的田地全开了出来。

  开完后,他们觉得不够。这差的多。

  谁不想多赚钱啊?

  于是,河田人就将目光投向了喀什地区交界的那块空地。

  一万亩啊,能产很多的棉花。

  河田人开了一百亩地,被喀什人发现了。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顶点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以财养官我靠炒股升官发财曹云更新,第443章 个体纺织业免费阅读。https://www.tj2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