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工业狂潮 > 第三百三十二章 舆情汹汹
  2001年1月,华南商报连续几期、连篇累牍报道了有关东华实业集团的消息。

  第一条消息是《压榨员工,将一家人逼上绝路》。内容如下:

  本报消息,1月9日下午,在赵省蓝市孙集镇东华实业集团大厦门前,一位中年妇女悲痛欲绝地喝下了半瓶除草剂。

  这位妇女叫王翠萍,今年49岁,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平日里她整日操劳,侍奉公婆,照顾丈夫,抚育子女。这么一位令人称赞的好媳妇、好妻子、好母亲,为什么走上绝路,竟在东华实业集团的门前,将剧毒农药喝下腹中?

  这,要从王翠萍的丈夫郑晓民最近的遭遇说起。

  郑晓民今年47岁,是东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设备科的一名维修工。

  他曾是一名老实本分的农民,家里有15亩地,能够自给自足,为了增加收入他还自学了电气焊加工的手艺,在孙集镇开了门店,平时帮当地百姓焊点东西、修修农具,家里日子过得比较充裕。https://m.tj268.com

  但是,在当地市场管控非常厉害,郑晓民的电气焊铺子连续被有关部门查处。当地百姓也有人说,之所以当地这么查处小作坊,就是为了把大伙赶去东华打工,将血汗卖给厂子。

  今年8月,郑晓民为了给岳父焊制一扇铁门,便将几根下脚料拿回家中,他本打算事后向科里领导说明情况,未曾想第二天便被有关部门抓走,理由是他拿走的下脚料涉嫌商业秘密。

  其实,镇上有人说,郑晓民之所以不能放出来,就是东华在给有关部门施加压力,抓个典型达到杀鸡骇猴的目的。

  郑晓民被抓走后,东华便将他除名。可4个多月了,郑晓民竟然还在接受调查,他的一家老小失去了顶梁柱,家庭失去收入来源。无奈下,王翠萍受公婆所托,带着女儿郑淑凤去东华实业集团董事长家中求助。

  孙集镇地域不大,南北乡邻都能论上辈分,郑晓民其实是东华当家人陈立东的表兄。

  然而就是这样的乡里乡亲,东华也不放过。据王翠萍说,在陈立东的豪华别墅中,这位富豪竟然提出让郑淑凤在他家做佣人,照顾他的生活,连带的意思就是“做小”,这样才能放出郑晓民。

  佣人,还有奴仆的意思。富豪竟以人身自由为条件,逼迫那位可怜的东华员工的女儿为奴为仆!

  当今世界,朗朗乾坤,天理何在?律法何在?

  难道金钱真的能为所欲为?

  本报记者赵伟在蓝市报道。

  几天后,华南商报再次刊发针对东华、针对陈立东的报道,报道题目是《小题大做,这就是富豪的力量》,内容如下:

  本报消息,1月11日晚22时许,在燕京人民路与塔西街交叉路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驾驶员孙某某驾驶家用小型轿车在归家途中,路过人民路因路灯损坏、视线模糊,撞到了路中的行人。

  蹊跷的是,本是一起普通交通事故,但因为行人中有东华实业集团董事长陈立东,交管部门不得不将同样受伤的驾驶员孙某某采取了强制措施。

  几天前,东华员工郑晓民的妻子王翠萍因到集团反应问题,遭到公司打压,被逼无奈时喝下剧毒农药自尽,现在正在医院抢救。

  陈立东作为东华实业集团掌舵人,在自己公司发生重大人身事故时,未在公司主持对王翠萍的救助,而是跑到京城享受风花雪月,阶级不同,在此可见。

  知情人透露,事故发生时,与陈立东走在一起的有两个女郎。

  司法独立是华夏基本法律准则,但在“首富”的威名下,这个准则会不会发生偏移?

  本报记者郭丽在燕京报道。

  华南商报,不是官方报纸,成立近四年时间,总部在羊城,开始发行周报,去年改为日报。

  这份报纸每刊的信息量都非常大,主要对准华夏国内的财经信息,之前宣传企业正面信息多,在占领南方新闻阵地后,近两年经常曝光一些不良企业的负面/信息。

  这类报道,大多揭露企业制假售假、财报弄虚作假、损害职工权益的内容,它的风格就是见人见事,叙议夹杂,善于总结现象、揭露本质,被誉为新闻界的一股清流。

  华南商报,每期至少16版,甚至刊印到32版,不过其中广告、软文类内容比较多。订阅它的读者,包括南方诸多省市民营企业,在一些地区被加入到每年度报刊征订任务中去,那些个体工商户也被有关机构要求订阅。

  现在,它的读者们明显感觉到,商报正在将矛头对准东华,连续两期报道东华以及他们董事长的消息,还被安排在头版,标题又那么惹眼,这叫啥?搞事情!

  大家都在暗暗为商报的记者、编辑们加油,好多人的想法是:这个陈立东太张狂了吧?还想找个女仆?还想干预司法?有没有王法啦!有钱就要为所欲为吗?

  两篇消息很快被发到网上,网络的效应加剧了新闻的船舶。

  东华系企业也有人看到这个消息,立即上报给了集团有关部门。

  集团战略部承担着企业公关、处理危机的职责,汪佳茵第一时间知道这些情况。

  汪佳茵已经从罗浩那里知道陈立东夫妻在燕京遭遇车祸的事情,罗浩已经去燕京探望,她现在需要迎难而上处理这个问题。

  汪佳茵第一时间联系了华南商报的综合部,一番交涉后找到了报社综合部部长,那位部长听说是东华来联系两篇消息的事情,比较客气地说:“这些消息有什么问题吗?”

  汪佳茵说:“两篇消息内容脱离实际,对我公司和董事长形象造成很大影响,我认为你们应该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最好是派人来我这里,我们将真实情况反映给你们。”

  综合部长问:“两篇消息有哪些问题?您能详细说说吗?”

  汪佳茵只能在电话里说:“关于郑晓民,现在由有关部门调查,涉及商业秘密的问题,我不便透露。

  王翠萍喝下的不是农药,而是酱油,她在被送到医院催吐时忍受不住,个人承认是用酱油当农药,为的是吓唬我们东华,事后我们还化验了瓶子中残留的液体,确定是酱油。

  我们董事长陈立东先生和爱人感情非常好,并且王翠萍带着女儿是以走亲戚的名义去的董事长家中,是王翠萍主动提出让其女儿帮董事长照顾家中的老人。

  至于董事长在燕京遭遇车祸,我们了解到撞车的人涉嫌酒驾,而且我们董事长和他的爱人受伤比较严重,交管部门对肇事司机进行管控也是必要措施。

  所以,这两起事件中,贵报肯定有什么误会。

  我希望你们立即撤回有关消息,并在大报大刊上澄清事实,为我们公司及陈立东先生恢复名誉。”

  对方听完汪佳茵的投诉后说了声:“噢,不好意思,您说的我不了解,我会将这些情况反馈给责任编辑。”

  汪佳茵还想强调一下自己这边的严正立场,没想到电话里传来“嘟嘟嘟”的声音,对方挂机了。

  一天后,汪佳茵再次致电华南商报,联系到综合部长后,汪佳茵问:“郭部长,请问我们的情况您核实了吗?什么时间给我们答复?”

  那位部长说:“对不起,我们已经联系了北方的记者,他们正在搜集整理具体情况,等查明情况后,我们会按照规定处理。”

  汪佳茵心急火燎,可是知道人家不可能听自己的一面之词就登报撤回消息。

  可是再过了一天后,商报上又出现了东华的消息,标题是:《喝的酱油?只是命大而已!》

  内容是:

  编者按:近日,东华实业集团安排一位王姓女士联系了我报,要求我报就刊登的关于东华和陈立东董事长的有关消息进行澄清。这位王女士急切邀请我报派人赶赴蓝市,到东华实业集团核实有关情况。两年来,我报秉承新闻真实性、公正性原则,从不接受曝光对象的邀请,避免被人诟病出现收受好处“封口”的问题。同时,为了还原事实真相,我们就王女士说“王翠萍喝的是酱油”这个情况,再次采访了王翠萍。请看本报记者发来的消息:

  1月17日,是北方的小年,小年是华夏人非常重视的节令,孙集镇各家各户都在忙着包饺子、置办丰盛的筵席。

  而在郑晓民和王翠萍的家里,却是一副人间惨剧。

  郑晓民的父母亲都年逾七十,父亲长期哮喘,母亲患有冠心病,王翠萍有慢性胃炎的底子,在农药中毒后更出现了肠胃不适、恶心呕吐、时常惊悸等一系列后遗症,现在还卧病在床。大女儿郑淑凤要侍奉爷爷奶奶和病榻上的母亲,还要照顾年幼的弟弟,劳累不堪。

  因为经济拮据,这家人还未置办年货,在这个小年,清锅冷灶、灰心绝望是现场真实的写照。

  王翠萍跟记者说:那天她去镇里到东华总部反映问题,被保安拦挡在大门外。她的哭诉没人应答,家里的困难没人照应,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语。

  王翠萍从家里出发时已心存死志,兜里装了多半瓶百草枯,在哭嚎中悲痛欲绝,便一口气喝了下去。

  还好当地围观的群众施以援手,救助及时,王翠萍在催吐后死而复生。

  记者看到,王翠萍脸色蜡黄,精神憔悴,身体孱弱,一副大病初愈的样子。

  可是,在东华人的口中,王翠萍被说成“喝的是酱油”。

  东华能够发展成巨型企业,那些普通员工应该功不可没。可是东华高层对自己员工极限打压,对员工家庭漠视不理,并将绝望之人求死之举说成吓唬讹诈,将心比心,何至于此?

  本报记者赵伟在蓝市报道。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顶点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重生之工业狂潮更新,第三百三十二章 舆情汹汹免费阅读。https://www.tj2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