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方孝孺第十族,朕杀不得? > 第35章 大明宝钞,朱高炽的手段
  “惯将喜怒哀乐都藏入粉墨,陈词唱穿又如何。”

  “白骨青灰皆我……”

  台上曲调慷慨激昂,又带着一种悠然独行的气息。

  朱棣越来越喜欢这样的腔调。

  和以往的元曲,截然不同。

  元代儒客文人智慧精髓,朱棣欣赏不来。

  如关汉卿的《窦娥冤》。

  哪有《赤伶》清新绵邈的意境优美?

  那种惆怅雄壮、飘逸清幽,逐渐入了朱棣的心底。

  军旅生涯让他变得果决、刚毅,杀伐果断。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多了女子的倔强,说到底还是情情爱爱。

  朱棣更青睐于家国,亦或者八百里分麾下炙的雄壮军旅。

  “此曲为王守敬所创,听说是描绘宋朝末年伶人的故事。”徐氏解释道。

  朱棣瞬间来了兴致。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是朱棣对伶人的认知。

  王守敬别开生面,反倒是歌颂伶人起来了。

  “说说看,这个故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朱棣含笑望着徐氏,百看不厌。

  “残暴的元军攻破城池时,得知城里有一位很能唱的戏子。”

  “将军要求他唱戏表演,否则就屠城。”

  “台上歌舞升平,台下元人寻欢作乐。”

  “殊不知戏楼已经装满了干柴,一把大火吞噬了一切。”

  “……”

  徐氏娓娓道来,朱棣听得津津有味。

  文人的气节,自古都有。

  伶人能够做到这一步,则是十分罕见。

  朱棣再听“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已经有了新的意境。

  戏子也有情。

  戏子也有义。

  真正验证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

  很不凑巧,这句话也是朱棣从王守敬的奏折中第一次看到。

  王守敬的立场,已经逐渐地鲜明。

  朱棣心底明白。

  王守敬非是不争,而是大争。

  只不过没有合适的舞台,收敛自己的野心罢了。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

  朱棣体会到了此间夹杂的意境,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现在他越来越喜欢这种感觉。

  整个天下,都在他的号令下运转。

  朱高炽几兄弟,也只能乐呵呵地在一旁陪笑。

  这段时间朱高炽勉勉强强凑了三十万两银子,缓了禁军军饷的燃眉之急。

  多亏了料器的生意啊!

  朱高炽已经在京城铺展开来,大受欢迎。

  他给料器冠以皇室专供的名头,很容易忽悠到买家。

  只是朱高炽没有足够的钱财给王守敬结算尾款,都不好意思继续去薅羊毛了。

  料器起初是很好脱手,现在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了。

  如果能够将这些东西,贩卖到西洋,肯定挣钱。

  瓷器、茶叶、丝绸,是中原王朝赚取外汇的神兵利器。

  从洪武年间起,茶叶成为盐铁一样,实行专卖制度。

  商人做这一项生意,需要茶引。

  朱高炽最终解决军饷的办法,是发一半现银,一半宝钞。

  这不得不大明独特的“宝钞”制度,所谓“宝钞”,也就是纸币。

  这玩意其实很离谱。

  朝廷大肆发行,最后跟废纸一样。

  明朝曾用宝钞给各地的藩王发俸禄,结果各地的官府苦不堪言。

  怎么说呢?

  藩王拿到了宝钞,对其他人来说,或许是废纸,商贾都不认。

  但他们有权势,直接逼迫地方官府兑现。

  这是朝廷发的,地方官府敢不认吗?

  藩王再施压,地方官府只能认栽。

  朱元璋出身布衣,对“通货膨胀”的考量,没有太多的重视。

  再加上大明百废待兴,需要用到钱财的地方太多了。

  他尝到纸币的甜头以后,一发不可收拾。

  这就导致了宝钞一路贬值,最后直接失去了信誉。

  朱高炽硬着头皮推行,解了燃眉之急。

  只是朱棣对于这种投机取巧的办法,没给什么好脸色。

  朝廷的信誉也很重要啊!

  朱棣最终是败给了现实,只是差一点气吐血。

  恰逢徐氏邀请看戏,朱棣也就决定放松放松。

  大明这本账,怎么算,都算不明白。

  朱元璋坚持了三十多年,朱棣罕见地心疼起老爹来。

  说到底,朱元璋还是“劫富济贫”。

  他抄了这么多官员的家,也算是有点小富。tj268.com

  朱棣可不敢这么做。

  朱元璋是开国皇帝,权势滔天。

  他想做的事,就没有做不到的。

  朱棣得位来自侄儿,他需要藩王、官僚集团的支持。

  夏原吉为了搞钱,比朱高炽夸张多了。

  他甚至提出了禁止民间用金银铜交易,全部用宝钞。

  结果文武百官齐齐反对,这才没有执行下去。

  开玩笑,要是都用宝钞了,百姓的损失微乎其微。

  官僚集团、豪绅、商贾的损失,那可就十分惊人了。

  百姓本来就没钱,有钱的是官僚、豪绅、商贾啊。

  宝钞贬值了,他们肯定承受最重。

  百姓只要有吃的,可以一年不花钱。

  有钱人能吗?

  他们可是处处和钱打交道。

  当然,物价的上涨,也会影响民生。

  但封建人治下,是可以调控的。

  比如朝廷规定一两银子购买一石大米,商贾敢卖高价就砍头,直接了当。

  诸葛亮和刘备在蜀中,就是这么干的。

  蜀国发行“直百钱”“太平百钱”,再以政策稳定物价,直接把蜀地豪绅刮干净。

  后来成都危急,蜀地的豪绅拍拍屁股就投降了。

  谯周就是典型的蜀地大儒。

  为蜀汉赴死的,大都是外地豪绅。

  大明的“宝钞”,也是同样的产物。

  通过货币政策,收割天下。

  明朝的商税很低,但有一部分通过宝钞回流了。

  朱棣一边听着戏曲,一边逗弄聪明伶俐的孙儿,朱瞻基。

  如今的朱瞻基不过三四岁,脸上一团英气,十分像朱棣。

  朱瞻基出生时,朱棣还做了一个梦。

  父亲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并称:

  “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大圭象征着权力。

  朱瞻基的诞生,就预示着吉祥,朱棣更是对他疼爱有加。

  “位卑未敢忘忧国,孙儿长大了也要做将军,保家卫国。”

  朱瞻基稚嫩的声音,在朱棣耳畔回响,他爽朗地大笑着,心情舒畅。

  “好!”

  “爷爷封你做镇北大将军!”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顶点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方孝孺第十族,朕杀不得?更新,第35章 大明宝钞,朱高炽的手段免费阅读。https://www.tj2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