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安轻轻一笑,“微臣不怕,而且研究种田之事,那几个同乡也是十分愿意。”
“嗯?”
朱棣再次愣了,“咱还从未听过,有读书人愿意耕种田地的?”
郭安说道:“殿下有所不知,咱郭村之人,受祖上影响,大多都喜欢研究一些物件。
正好,他们在老家之时,也经常侍弄田地,研究种田对他们来说,恐怕是最为轻松的一件事。”
“哦?”
朱棣又好奇了,“咱倒是想听上一听。”
郭安道:“殿下,微臣那几个同乡是读书人,虽然喜欢研究物件,还种过田地,却并没有养出农户那般苦来。
但是,让他们进入王府为吏,他们又没那能力。而让他们去当个铺肆掌柜,他们又不愿为商贾。
因此,微臣只是派他们研究种田。
不过,他们研究种田,并不同于寻常农户,而是让他们几人负责观察统计农场的各块田地。”
“那些田地中的粮食,都是用不同的土质,不同的肥料,不同的种子,不同的灌溉水量耕种。
微臣想要他们观察出,在何种土地上种何种种子,使用何种肥料,再怎样浇灌田地,种植的粮食产量会更多?”
“竟然还能如此?”
朱棣眼睛瞪大,大受震动,“为何自古以来,从未有人去想过这些?”
郭安道:“殿下,能有大把时间研究这些的,只有那些乡绅权贵们。但是,那些乡绅权贵们掌握大量土地,却不屑耕种。
他们宁愿抱着四书五经翻来覆去的读,也不愿去关心农事。
自然没有人会去想这些。”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愤然,不过并没骂出。
“此乃利国利民之大好事矣,郭卿要有何要求,尽管告知咱。”
郭安笑道:“还请殿下放心,但凡有什么事,微臣都会及时告知殿下。”
朱棣满意的点点头。
郭安继续说道:“另外,微臣还准备让农场那四位同乡研究新的稻种与麦种。”
“如何研究?”朱棣好奇问道。
郭安缓缓说道:“殿下,微臣观测,水稻与小麦也都是通过开花授粉,才能结出稻谷与麦谷来。”
朱棣再次瞪大眼睛,“郭卿是说,水稻与小麦还会开花?咱虽是大明亲王,但咱也在凤阳种植过两年田地,怎么从未见过水稻与小麦开花?”
郭安道:“殿下不知,水稻与小麦所开的花不仅细小,还十分短暂,而且还都是在中午最热的时候开花。
只要不是专门趴在水稻上观察,自然是发现不了,殿下也不例外。”
“竟是如此?”
朱棣满脸惊诧。
随即,便连忙问道:“那郭卿如何研究新的稻种与麦种?”
郭安道:“殿下,不论是水稻,还是小麦,都是同一株上的雄花粉与雌花粉结合,这才会产生后代,也就长出水稻与小麦……”
“郭卿之意,是水稻与小麦也与那些家畜那般,需要两个雌雄花朵互相入一下,才能生出水稻与小麦?……”
朱棣忍不住,再次打断郭安的话。
郭安眼皮直抽搐,但是看着朱棣那满是求知欲的眼神,无奈道:“殿下,植物与动物是不一样的。动物需要入,植物……
就是如同殿下所想那般,水稻与小麦想要长出稻穗与麦穗来,也需要雌雄花粉互相结合!”
朱棣瞪大眼睛,闪着兴奋的光芒,“竟如此神奇?”
“嗯!”
郭安微微点头,继续说道:“只不过,同一株水稻上,会开出雌花与雄花来。
一般来说,一株水稻就可以自己长出稻穗。
但是,微臣想试一试,要是将两株优质的水稻上的雄花与雌花结合,长出的水稻会不会比他们的父母要更加大,更加优良?
不过,此事恐需要大量不同地域的水稻、小麦来互相结合,并非一日之功,还请殿下理解。”
朱棣砸吧了下嘴,兴奋道:“郭卿之言,便如同马群配种,都是给那些母马配最健硕的公马的种。
如此,生出的小马驹定然是最健硕的战马。
郭卿的水稻也是这般道理,因此要是郭卿真的研究成功,长出的水稻也必然是颗粒最饱满,麦穗最大的水稻。”
郭安听的目瞪口呆,朱棣虽然说的比较粗俗,但确实是这个道理,只能喃喃夸赞道。
“殿下英明!”
朱棣则是直接起身,一脸肃然的对着郭安恭恭敬敬拱手行了一礼,“郭卿之智,浩渺高深啊!有郭卿在,真乃咱北平府之福矣。”
郭安一惊,连忙侧身回礼,“微臣万万不敢担殿下此誉。”
朱棣没理会,而是继续满脸期待的看向郭安,“不知郭卿可还有何想要研究的物件?”
郭安道:“殿下,古人曾有用十株瓠苗嫁接成一蔓而结大瓠的方法,《齐民要术》更是有插梨一篇,前元更是出现将各种形似树木嫁接一起的例子。
正好农场周围并无什么果树,微臣准备试验一番,准备改造花木与果品形态与颜色。
如,柿接桃、桑上接杨梅、梅接桃、桃接杏、李接桃……”
朱棣再次问道:“还有呢?”
郭安无奈道:“殿下,莫要这般。府上只有微臣那几个同乡愿钻研农耕,已然很是足矣。”
“嘿嘿……”
朱棣讪讪一笑,“咱还是第一次听人如此讲述耕种之术,新奇不已。”
说着,朱棣想起什么,再次说道:“要是咱将郭卿之言呈给父皇,父皇必定比咱还激动,说不定直接给郭卿升官封爵也不是没有可能。”
郭安脸色一喜,“多谢殿下提醒!”
“……”
朱棣脸色微僵。
郭安笑道:“不过,此事还未功成,如此上报有欺君之嫌,不若等功成,再由殿下向陛下报喜为好。”
朱棣立即微笑道:“还是郭卿思虑周全。”
郭安再次道:“殿下,不知那微臣那四个同乡的薪俸如何发放?”
朱棣一怔,随即便笑道:“好歹也是读书人,便与我燕王府书吏薪俸同级。”
“多谢殿下!”
……
散值。
郭安回到家中,将农场那四个同乡之事告知老管家,老管家不由满脸欣慰。
“如今,我郭村终于再出一位大本事之人,郭村兴盛有望啊!”
郭安很是不合时宜的打击道:“但是,还请老管家告诫下去,当今陛下与前元那些皇帝不一样。
但凡犯了大明律法,他们可在《大诰》上寻找对应的处罚,他们遭受非人折磨不说,我郭村被牵连流放之事,自是免不了。
因此,他们想要赚钱,都公明正大的赚,万万不可犯大明律法。”
老管家连忙应道:“还请老爷放心,老仆定会给他们仔细交代清楚。要是有人不听,不用老爷出面,老仆便撵走他。”https://www.tj268.com
“辛苦福伯了!……”
夜间。
屋外皓月当空,屋内柔光一片。
感受到身旁的柔软,郭安又有些心猿意马。
只是,刚刚有所动作,便被一双小手捉住。
“夫君,妾身这几日身体不适。”
郭安慢慢的冷静下来。
“要是夫君难以忍受,可让月兰服侍夫君。”
郭安努力翻身,“妹子放心,为夫这两日有些操劳过度,正好借此机会休养几日。”
“夫君休要胡言!”
“老实些……”
……
接下来几日。
郭安便钻在公房内,继续思考该研究些什么东西来赚钱。
现在,燕王府貌似只有铁冶所在赚钱。
捕鱼船随着倭寇的出现,算是收支平衡。
农场现在,因为要养着一群老卒,也算是收支平衡。
羊毛作坊,每个月倒还能赚个几千两银子,聊胜于无。
纺织作坊,这几个月是彻底没生意了,只能靠下一次棉花采摘季。
玻璃作坊,现在每个月倒是可以赚个两万两左右,但听说山东与河南等地,已经开始有别的玻璃作坊开始建造。
再过一两个月,玻璃作坊的生意便只能维持在几千两,一万两之间。
貌似,现在唯一能给燕王府赚大钱财的,只有张家湾码头了。
一个月,靠着房租还有一些小摊铺肆,倒是能赚个四五万两银子。
只是,仅凭赚这些银子,就想要让抠搜至极的朱老四同意那个计划,可怕还有些难度。
“唉,还得多赚钱啊!”
郭安无奈叹息一声,皱着眉头胡乱想着,“赚钱真难,怪不得那些国家都喜欢做无本买卖呢。”
“要是能将高丽与倭国打下来,北平府是真的不用缺钱了!”
“记得,倭国上好像有金矿和银矿,储量都还不少……”
……
“郭长史,郭长史……”
正当郭安走神之时,马和从外面跑了进来。
郭安问道:“何事?”
“殿下召您前去,好像是火药作坊那边之事!”马和道。
“殿下在何处?”
郭安直接起身,一边往外走去,一边问道。
马和急忙回道:“殿下这会应该在宫门口。”
“殿下竟然这般着急?”
郭安一惊,不敢怠慢,连忙往外走去。
等到了宫门口,李旺带着一队护卫,护卫着一辆马车正在候着,不见朱棣的身影。
显然,朱棣已经先上了马车。
郭安没耽搁,连忙钻进马车。
随即,马车便直接往外走去。
郭安好奇问道:“敢问殿下这般着急,可是出了急事?”
朱棣回道:“邱福派人向咱报喜,说郭卿让火药作坊研究的燃烧炸弹,已经做出来了!”
“什么?”
郭安大喜,“竟然这般快。”
“哼。”
朱棣有些不满,“自从郭卿让火药作坊那些工匠开始研制,已经两个多月了。
而陶逸平与杨廷两人前来,才半个多月,便是研制出来。”
郭安宽慰道:“殿下,他二人毕竟是陶万户幼子与弟子,不能与府上那些工匠相比较……”
(本章完)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顶点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大结局更新,第157章 你让同乡去研究种田?免费阅读。https://www.tj2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