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城清晨第一道锣鼓声敲醒了整座城市,年轻的学子们急匆匆的跑出门往城东南跑去,街坊邻居、小商摊贩们更是好奇的看着这一切。
今天是秋闱开考的日子,随着锣鼓声的响起,意味着接下来一个时辰之内所有考生必须抵达考场。逾期不至者,将取消参加本次解试的资格。
大街上奔跑的人群正是参加考试的学子们,他们寒窗苦读数日便是为了这一刻。虽然时间还很充裕,但所有人不敢掉以轻心。
秦珞也早早的起床,随后与木牛赶往考场。第一次参加考试的他,还不完全了解解试的规则,最好的办法便是早点去考场熟悉。
各州府多在城东南建立贡院,作为乡试的考场,大门正中悬挂“贡院”二字大匾。
等秦珞来到贡院的时候已经是人山人海,上至老叟,下至少年都老老实实的排着队等着检查之后进入考场。
这个时代的考试对考生的年龄要求并不严格,只要自我感觉良好的人都可以参加考试,但女子除外!
解试考试共分三场,每场考三日,三场都需要提前一天进入考场,即初八,十一日、十四日进场,考试后一日出场。
贡院的四周站满了士兵,在考试期间他们将会严格把守贡院,防止意外发生。其实他们更主要的是防止有人靠近贡院作弊。
排队的人群也很安静,根本没有人敢大声喧哗。因为按照考场纪律,大声喧哗者会被取消考试资格。
秦珞小声的跟木牛吩咐了一声,随后便跟着队伍往前走去,检查合格之后他就被随即分配考棚,然后在里面度过数日。
考试的考棚又叫“号房”,大抵都是一间一间的。作为专供考生在贡院内,答卷和吃饭、住宿的“考场”兼“宿舍”。
科举考试是考生每人一个单间。贡院里的监考很严,考生进入贡院时,要进行严格的搜身,以防考生的身上藏有“夹带”。当考生进入考棚后,就要锁门。考生们参加考试期间,“吃喝拉撒睡”皆在“号房”内,不许出来,直到考试结束。
当秦珞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整个人顿时变得脸黑无比。古代可没有公共厕所,这么多考生在一起吃喝拉撒睡。现在又是夏天,可想而知里面的味道如何。
半个时辰后,总算是轮到秦珞参加检查。
门口负责检查的兵丁语气冷漠的看着他道:“姓名?”
“秦珞!”
一旁的文书写下名字登记入册,这是方便以后考生高中能够准确的找到人。
“籍贯?”
“德阳县青木村人士。”秦珞立马报上地址。
“公凭可带?”士兵再一次问道。
秦珞赶紧从怀里掏出公凭,这是官府发放的一种类似身份证的东西。若是没有这东西,那就是黑户,会被官府直接抓走。
士兵接过公凭查验之后,随即便返还给他。他回头见文书拿出号牌,士兵立马扔给他。
“你在丙字第贰什柒号房,这是号牌,收好别掉了!”
“打开双臂!”
登记完毕,士兵便指挥秦珞开始全身检查。
过程很是顺利,并未发现异常的他立马被放了进去。与此同时,他所带的干粮等物也都一一经过严格检查,以防有人夹带。
负责检查的人虽然看不懂秦珞那些奇奇怪怪的干粮,但却都是吃食,没有违规的话自然不会拦下。
按照号牌,秦珞很快便找到自己的号房。房间十分狭窄,只有上下两块木板,上面的木板想来是当作写答卷的桌子,下面的当椅子,晚上睡觉将两块板一拼当床。
号房里面还有一盆炭火,但目前什么都没有,想必还没有开始分发木炭。秦珞猜测这是考场给考生用来取暖和做饭的。
考生考试期间与外界隔绝,吃饭问题得自己解决。监考官,只管考试作弊,至于考生在号房里的其他动作,监考官一概不问。
而考场分发木炭也是为了防止有人利用木炭夹带,这样做极大避免了有人作弊。
除此之外,为了保证考试的相对公平,考场还使用“糊名”制和“誊录”制。
“糊名”制兴起于唐,唐朝时的科举,考卷上最早是考生的姓名、籍贯等,在考卷上向考官公开,这样的话,就给了考官从主观上把名额倾向于亲朋好友的最大可能。
因此,唐朝初期,参加科举的考生的身份、背景和社会关系在科举中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才华,这当然不公平,直到武则天开始关注科举。
武则天时期,因为贵族阶级对她的反对和颠覆,迫使这位中国有史以来唯一的女皇帝通过各种方式从寒门和平民中选拔人才,以用来抗衡反对派。
而武则天对于底层人才的选拔,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由举荐制延伸出来的“试官”制,就是不管谁给她举荐的人才,不管才华如何,资历和来历如何,先给个官做,在实际工作中慢慢考核。
另一种就是科举制了,但武则天为了防止贵族阶层把考中的名额都给了自己的亲朋好友,发明了“糊名”制。
“糊名”制起源于某次科举考试,重视人才的武则天在洛阳亲自参与最后的选拔工作,但她从考官经过筛选后提交的考卷中,发现了许多不太合格的考卷。
其实就是相当多的考生的文章作得相当差,却被考官选中,最后送到武则天面前,武则天无论怎么选,都只能选出庸才,而非人才。
如此,武则天心中有数了,这中间少不了徇私舞弊,根子主要就在考官知道文章是哪个考生写的,有了倾向性的筛选。
武则天也没办法,她可没时间去参与初选,去研究所有考生的文章,只能吃个哑巴亏,然后想办法限制,让往后的科举考试能公平一些。
武则天想出的办法就是“糊名”,《隋唐嘉话》中记载:“武后以吏部选人多不实,乃令试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等节。判之糊名,自此始也。”
这种办法的推出,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考官凭借姓名,而不是文章的好坏来筛选的可能。
这项制度,一直到后世的高考,都还在沿用,现代参加高考的考生,在试卷上只需要填写考号的制度,就是从武则天发明的“糊名”制改进而来。
因为,考官虽然在“糊名”制下,失去了直接通过考生姓名作弊的可能,却还能从笔迹上判断出文章是不是熟人作出的。
所以,直到唐朝灭亡,唐朝时的科举制依旧弊病重重,“糊名”制没能完全改变科举考试中的徇私舞弊。
到了宋朝的宋真宗执政时期,更加重视从科举考试中选拔人才的宋朝执政者,又在“糊名”制的基础上,推出了“誊录”制。
“誊录”制就是所有考生的文章,全部重新由专人抄录一次,然后再交给考官筛选。
这样一来,考官看到的文章,即无从知道考生的姓名,也无法从笔迹中判断是否是谁,只能凭借文章的好坏来审核和选拔,徇私舞弊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
再加上从宋朝开始,对考生试图夹带作弊参加考试的严格控制,及考题保密性的严格控制,科举的弊端基本被消除。
至此,科举考试的公平性才开始有了符合绝大多数人利益的保障,不论权贵、寒门、平民,任何阶层,都能相对公平地参与到科举考试中来。
而主持考试的正副主考官由朝廷直接委派并由当地的政府官员组成临时机构进行主持活动。初六日考官们入闱,先举行入帘上马宴,凡内外帘官都要赴宴。宴毕,内帘官进入后堂内帘之处所,监试官封门,内外帘官不相往来,内帘官除批阅试卷外不能与闻他事。
但随着秦桧等一众奸臣把持朝堂,大宋各州府的考试开始变了味。即便是再严格的制度,还是会有破绽。而从内部击垮宋朝的最好办法就是从根子上腐朽。
当一个国家的官员都是由无才无德的人组成之时,这个国家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秦珞来到自己的号房,一番清理之后便开始整理房间。未来几天他将在这里度过漫长的时间,为了不让自己无聊,他可要提前适应。tj268.com
贡院外边的木牛看见秦珞进去之后便离开了,三天后他才会来到这里接秦珞出来。休整一番之后,继续开始第二场考试。
回到住处的木牛便瞧见牛青和岳孝娥正在交谈,两人看见木牛齐齐开口道:“珞小子(珞哥)进去了吗?”
“很顺利,明天考第一场!”
木牛找了一个凳子坐下,顺手端起茶碗大口喝下肚。
“在里面呆三天,也不知道恩公会不会饿着?”岳孝娥有些担心的问道。
木牛和牛青对视一眼,脸上闪过一丝笑意。
“放心吧!珞哥儿可准备了不少干粮吃食,种类极其丰富,甚至比我们吃的还好!”木牛舔了舔嘴唇,很是怀念那些干粮。
得知要在里面呆三天,秦珞为了吃好可是下足了功夫。
古代的考场,官方只提供用水,食物那是要自带的。考虑到答题不受影响,考生一般带干粮,这样至少可以少上厕所,节省时间。
更重要的是,连吃三天的食物一次性带齐,防腐是个大问题,干粮成为首选。大部分,就带些馒头、咸菜之类。容易变质的,当然是不能带的。
考生病死在考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连吃三天“方便食品”,对考生肯定是不利影响的。如果家里很“土豪”,选择余地自然就大些。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有一位叫陈继昌的人,陈继昌从广西来到京城,参加会试与殿试。
陈继昌水平很出色,乡试考了第一,会试也考了第一。但是,这关键时刻,运气实在太差了。参加殿试前竟然病。这该怎么办。
陈继昌参加殿试时,按例要接受搜身检查,防止身上夹带资料。这一搜,吓了士卒们一跳:陈继昌的身上,竟然带着人参!不过,这并不违规。
人参,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等功效。考试时吃人参,真是个好办法。
古人对人参很迷信,从某种意义上讲,考生吃人参,等于服用“兴奋剂”!体育竞赛,服用兴奋剂成绩更明显,考试应该也有这种特殊作用,至少精神方面的作用是有的。
陈继昌身体有病,考试时一边答卷,便一边啃人参,硬是带病完成了殿试。
出考场时,陈继昌是扶着墙出来的。要是没有人参,陈继昌估计早倒在考场里了。殿试成绩公布了,吃人参的陈继昌又得了个第一名,也就是状元。
陈继昌由于从乡试到会试、殿试,都高居第一,这就再创了大清科举的新奇迹:“三元及第”的状元。
陈继昌实在太牛了——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长达1300年,连中三元的文状元,一共只有15位,名副其实的百年一遇。
整个清朝,“三元及第”的也仅有3位,同样是百年一遇。
除了陈继昌,“三元及第”的另两位,是钱檠(qian)与戴衢(qu)亨。不知道这二位,考试时有没有吃人参。吃人参固然好,但不是人人都吃得起。
古代优秀的考生,很多出自寒门,连参加考试的路费都成问题,李蟠便是属于这样的考生。
李蟠是江苏徐州人。清朝康熙十六年(1697),李蟠从徐州来到京城,参加会试与殿试。
李蟠顺利通过了会试,接下来要参加殿试,通过了便是进士。殿试只一天,李蟠进考场时,也吓人一跳:李蟠的篮子里,竟然装着36个馒头!
相比较这些,秦珞则准备提前准备煮熟晒干的肉干、腊肉、香肠、烘干的蔬菜以及炒熟的大米。吃饭的时候,只需要在锅中放入炒米、肉、菜,然后加水蒸热就行。
要不是考场不允许携带生石灰,秦珞还打算直接做成自热米饭盒带进去。虽然以当前的技术手段保存时间不长,但是足够他考试这几天食用。
他本想带火锅材料进去,但想到吃喝拉撒在同一个地方,因此放弃了这个打算。若是吃坏肚子那可就有得受了。
除此之外,他还准备了果干、泡面以及自制的下饭酱。
这么看来,秦珞这次考试感觉像是外出露营一般。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顶点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南宋读书人更新,第69章 秋闱(二章合一)免费阅读。https://www.tj2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