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闻言陷入沉思。
这话还真没说错。
“百姓确实参与不进来。”
朱瞻基喃喃道。
他忽然茅塞顿开,恍然大悟。
“老师,您的意思是说,任由这群人反对,但是不用搭理吗?”
朱瞻基满含希冀地道。
若是如此,那他们大可无所畏惧,继续推行。
然而周明睿却摇了摇头。
“不可,虽说他们互不干涉,可是这些百姓们的声音依旧不能够忽视,不然日后只会酿成大祸。”
周明睿坦然道。
朱瞻基听后不禁愕然。
“为何?”
朱瞻基迷茫地继续问道。
“而且,老师,虽说您提过要重视百姓,可百姓们现在已经被利用反过来攻击朝廷,那该怎么办?”
朱瞻基想不明白,只得望着周明睿,希望他能为自己解答。
周明睿则举着筷子在空中比划。
“你想想,历史上哪个朝代不是从忽视百姓的声音开始走向灭亡?难不成你想让大明重蹈覆辙?”
周明睿略微拔高音调道。
朱瞻基顿时一缩肩膀,连忙摇头。
他可不敢做这个主,更不想让大明葬送未来。
“所以这些百姓的声音必须得听,他们怀疑什么、就让他们看见什么。”
周明睿严肃道。
“多说无益,更何况百姓们更加相信眼见为实,只有让他们看到能够到手的利益方才是正道。”
“其次,这些鼓动百姓们闹事的儒生则也要加以限制。”
朱瞻基听着他的声音,不禁正襟危坐。
不知为何,在周明睿提到“儒生”二字时,朱瞻基只觉得自己仿佛看到了些许杀意。
“老师,您难不成对这些儒生有意见?”
朱瞻基试探性地问。
周明睿这一次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默默的夹着菜。
引得他面前的朱瞻基,以及藏起来的朱棣和朱高炽无限遐想。
“看来周先生对于儒家的意见确实不小。”
朱高炽感慨道。
即便未能看见周明睿的神情,但是他也能够感觉到周明睿现在的心情肯定不好。
朱棣眼中则有种种思绪闪过。
“可他为何如此厌恶儒生?”
朱棣低声道。
他的语气之中夹杂着些许质疑。
“儒家可是有千年传承的学术流派,孔孟之道更是受到无数帝王的推崇,怎么到了他眼里反倒成了不讨喜的东西?”
朱棣纳闷,却又不得其解。
此时,周明睿的话却突然响起。
“我只是对这些腐儒有意见,而不是对孔孟之道有意见。”
周明睿面色奇差道。
“为何?”
朱瞻基下意识问。
说罢,他有些悻悻然地闭上了嘴。
不知为何,他今日的问题反倒要比往常多了不少。
“光从这次反对上来看,这些腐儒们只顾着墨守成规,却丝毫不知变通,他们光想靠着那些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稳固现有的秩序,却压根不想想自己想的那些东西,于百姓有何好处?”
“不否认,有些条条框框的规定对于维护现在大明的情况有一定帮助,但是百姓们想要生活下去,靠的可不是耍嘴皮子,而是真金白银。”
周明睿面色不善道。
他若是没记错,现在大明最为流行的应当是程朱理学。
这套理论有利有弊,但是在后人眼中则是弊大于利。
“如果你们想要消除这些腐儒们的影响,那就想办法让他们闭上嘴,只需对百姓们上心即可。”
周明睿无奈道。
他虽对儒生有意见,但是不便多说,以免招致不必要的祸端。
于他而言,找上门的只有姚广孝一个就足够了。
见周明睿不打算在这方面多谈,朱瞻基只能另辟蹊径。
“那该如何让百姓们多看?就算是要对他们上心,也总得有个办法吧。”
朱瞻基不解地问。https://www.tj268.com
他虽有心参与朝政,但终究因资质浅薄,一时想不出解决办法。
殊不知,隔壁的朱高炽脑中则已经想出各类解决方式。
“应当可以组织百姓们前去参观?”
“或是让百姓们了解这些事情的过程,让他们放心?”
朱高炽纳闷地给出了两个方案。
但是当他看向朱棣时,朱棣却没有反应。
朱棣则将重点放在了周明睿和姚广孝分别提供的办法。
“大师曾告诉朕说,堵不如疏,是让百姓们和那些儒生一起看看。”
朱棣玩味道。
“可是,周先生的意思确实收拾儒生,单单照顾百姓,你说,他们二人的办法谁更有用?”
朱棣将问题抛给了朱高炽,吓得朱高炽浑身一激灵。
一个是要两头兼顾,一个是要只顾百姓。
他也不好说,究竟谁的办法好用。
“依儿臣之间鉴,或许以百姓为重。”
朱高炽神情复杂道。
让他选,那他自然会选周明睿的办法。
谈起朝堂上的那些儒生,其实他也颇有微词,只是未曾表露。
朱棣听后沉默不语,将注意力放回隔壁。
“老师,您说句话啊?”
朱瞻基催促道。
见周明睿突然没了声音,朱瞻基比谁都急。
周明睿则白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办法不是很简单吗?”
“从造船上来讲,造船肯定需要不少人手吧?光靠藩王们派过来的人远远不够,自然要征收一些当地或者异地的百姓前去做工。”
“而削藩的话,光凭朝廷的考核,会不会有些难以服众?更何况效果如何,不还是得看当地百姓的生活状态?”
周明睿叹了口气,他只能提示到这里。
朱瞻基能不能想明白就看朱瞻基自己的造化。
经过姚广孝那么一闹,他倒是想明白一件事,自己虽然要为朱瞻基指点迷津,但绝对不能过多插手。
不然这小子真对自己产生依赖,那朝堂上那些腐朽的大臣肯定不会放过自己。
“你总得自己动动脑筋。”
周明睿无奈道。
朱瞻基闻言,脸上一红。
“知道了,老师。”
朱瞻基立马认真地继续道。
“照您这么说,可以招募百姓们参与造船,劳动的同时认识到航海的重要性,削藩则要积极征集百姓的意见?”
“若是这样,我想中间应当还能再加些环节,例如将考核标准和航海的每一步计划都公之于众,让百姓们了解每一步的安排。”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顶点小说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拿命教皇孙,朱棣泪崩了更新,第51章 殊途同归免费阅读。https://www.tj268.com